浮漂上顶却总是空竿?如何分辨实口和假口?这几种漂相不要提竿"的详细解读

发表时间: 2022-12-07 18:19

在钓鱼过程中,顶漂、黑漂和顿口,是我们常见的三种漂相。浮漂出现顶漂,说明浮漂上浮的力大于铅坠、钩饵向下的力,产生力差。

鱼类尤其是鲫鱼吃饵时喜欢头朝下,等到咬住食物后,会调转身子向上游,从而导致浮漂被鱼推着向上浮起。

我们也会发现,每次顶漂并不规律,浮漂会匀速上升,有时也会快速上升,目数并不确定,有半目、一目,还有三目以上。有时候提竿依然能够中鱼,但也有浮漂上顶却空竿的现象。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顶漂现象出现呢?什么样的顶漂漂相才会中鱼呢?下面我们来一起讨论一下。

为什么浮漂上顶却空竿?

  • 饵料脱落

浮漂慢慢上升半目,停了一会,再慢慢上升一目,两目,三目。这样间断上升的漂相,多是饵料脱落或是在水中雾化后产生的浮漂上升现象,提竿多数空竿不中鱼。

  • 浮漂比较灵敏

如果使用的是溜肩长身硬尾漂,这种浮漂的重心偏上,又比较灵敏,钓点适合选在平静且比较深的水域。

如果是在水比较浅的钓点作钓,很容易出现“顶漂”现象,但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偶尔也会有鱼上钩。

  • 鱼钩钩号太大

鱼钩太大,使得饵团也大,目标鱼进窝抢食钩饵时,会因为饵团体积过大,鱼嘴太小,无法顺利吞咽。

鲫鱼、白条等鱼类抢食时,习惯抬头游走,如果将钩饵吞食进嘴,会出现浮漂上升后停顿,如果没有将钩饵吞咽入唇,浮漂则会快速上升快速下降。抢食鱼的体型越小,浮漂上下起伏的幅度越大。

应对这种情况,可以换小一点的鱼钩,或者换吃铅大一些的浮漂,增加刺鱼成功率,减少跑鱼。

  • 小鱼闹窝,进窝鱼蹭线

我们在作钓时,因为铅坠不沉底,水线比较紧绷,浮漂和铅坠、钓饵形成的平衡很容易被打破。一旦窝子里进鱼,不管是小杂鱼还是大鱼,进窝都有很大几率蹭到、撞到鱼线,导致浮漂上下起伏。

此外,还可能是小鱼闹窝,小鱼鱼嘴小,吃不进饵团,在水底拱漂导致。

如果是小鱼闹窝,除了顶漂,还会有移漂、小顿口等各种不规则的杂乱漂讯,如果是鱼群进窝,浮漂上顶幅度小,频次少。

  • 调钓太灵

冬季野钓中最常出现的就是调钓太灵,下钩触底,上钩离底,只要有任何影响钓组的外因出现,像是水流、鱼蹭线等,都会导致浮漂上顶。

只要我们调钓略钝一些,浮漂上顶而抓不住口的情况就可以得到缓解。

  • 水底暗流

在进出水口的水域中垂钓,如果只看水面的话,会觉得流速一般。但在这种活水水域,会受水底地形等原因,水底流速和中上水层流速有所区别。

暗流导致的流速差,会冲刷、带动浮漂在水中起伏,暗流越汹涌,带动浮漂上升的幅度越大,暗流流速越缓,浮漂上升的幅度越小。

遇到水底有暗流的情况,可以尝试换一个吃铅大点的浮漂。

  • 水底有酱层

当水底有较厚的淤泥时,因为淤泥的密度不同,钩饵会陷落在淤泥中。一旦鱼群进窝觅食,在水底拱食,会翻搅水底的淤泥,让钩饵上浮,浮漂也会上浮。

遇到水底有酱层,不管是双钩躺底,还是上钩触底、下钩躺底、再或者是下钩触底,都可能会出现顶漂现象。

我们可以将钓组调整为稍微离底,使钩饵不陷落在淤泥中,鱼群进窝觅食后,就不会出现浮漂上顶的漂相了。

什么情况下可以提竿?

上鱼的成功率和提竿时机的把握息息相关,出现上顶漂相时,需要认真辨别这个动作的出现到底是因为饵料的溶散脱落、线组结构、水底结构导致,还是鱼儿吃钩出现的上顶,做好对提竿时机的判断。

顶漂幅度不大,平缓上送

出现这种情况多数是水底的鱼发现了你的饵料,游过来使水压变化,打破了浮漂和线组的平衡,让浮漂缓缓上升半目,一目,多数情况下会慢慢恢复到原位。

如果顶漂幅度不大,还伴随有下顿鱼口,这时抬竿中鱼率很高。

顶漂匀速并大幅度地上升

在浮漂出现均匀上送现象时,并且超出2目,就应该果断扬竿,这时的中鱼率很高。

刚开始时,可以看浮漂是否会在上升后出现下顿动作,如果没有顿口,只要感觉浮漂上升均匀,且有一定的目数,就要果断抬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