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外生存:揭秘离开水的鱼的奇妙生活!

发表时间: 2019-03-10 20:04

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鱼就是生活在水中的生物,鱼离开水就像人离开空气一样无法生存

就好像有首歌里唱到:“没有你,像离开水的鱼,快要活不下去”,现在看来这句话就不太准确了,“我”没有“你”可能活不下去,但有的鱼是可以离开水生活的!

比如我们今天要讲的:活在树干中的花溪鳉鱼;生活在淤泥中的肺鱼;离开水觅食的弹涂鱼。

1、花溪鳉鱼:活在树干中的鱼

花溪鳉鱼也称红树鳉,体长七到八厘米,主要分布于洪都拉斯和美国等地区。当水源不足时,花溪鳉鱼会利用坚硬的鳍做出攀爬的动作,“爬”到陆地上的树枝和树干中。

同时,花溪鳉鱼会调整自身的身体结构。在水中呼吸时,花溪鳉鱼用鳃来呼吸;而在陆地生活时,花溪鳉鱼会改变自己的生理结构,原本用来呼吸的鳃会储存水分和营养物质,然后通过湿润的皮肤排出身体里的废物。

科学家发现,在离开水后,花溪鳉鱼不吃不喝最多能存活六十六天,且一直保持着新陈代谢的状态。当水源充足后,花溪鳉鱼将会返回水中,重新利用鳃来呼吸,恢复正常的新陈代谢状态。

加拿大古尔弗大学的生物学家帕特里夏·赖特表示,花溪鳉鱼生活的环境与几百年前动物从水生到陆生过渡时的环境类似。它能在陆地上存活几个星期,而且新陈代谢率不会明显下降。

在已知的鱼类中,没有—种鱼能像花溪鳉鱼一样离开水后存活如此长的时间,而且一直保持活跃。

花溪鳉鱼的神奇还在于它是唯一一种不需要异性就能完成生育的脊椎动物。 因为花溪鳉鱼同时具有雄性与雌性生殖器官,它先在体内排出卵,完成受精,再将胚胎排在水中,等待其成长为鱼。

2、肺鱼:生活在淤泥中的鱼

说起肺鱼,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它藏在从地下挖出的一团泥土中,但是你可能不知道,肺鱼的起源竟然比恐龙还早,足足有四亿年的历史,因此被誉为“活化石”。

目前,这种“活化石”主要分布于非洲、澳洲、南美洲,与其它鱼不同的是,肺鱼能进行“夏眠”。

在旱季,水源普遍陷入干涸状态,肺鱼会选择进入淤泥中,钻出二十厘米深的洞。肺鱼会在洞内,将体表粘液与泥土混合,使得身体得以包裹成茧,从而保护娇嫩的身体不受伤害,也能够减少水分流失。

科学家研究发现,肺鱼的鳔十分发达,整个鳔的前端部分合并为很短的单室,然后分开成对,达体腔后端。肺鱼的鳔内中央腔的侧壁有不少大大小小的气室,里面有很多小气囊。

鳔里分布着众多的血管网和螺旋瓣,有短的鳔管与食道交通,借以呼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正是由于肺鱼用来呼吸空气的鳔与脊椎动物的肺相似,所以被命名为肺鱼。

在整个旱季,肺鱼能够一直不吃不喝,进入“装死”状态。在雨季来临后,水源逐渐充足,肺鱼会钻出泥土,回归水中。

科学家认为,肺鱼长时间睡眠的习性,使得它拥有比较长的寿命。目前,最为长寿的肺鱼是一条美国芝加哥薛德水族馆的90岁肺鱼,被命名为“老爷爷”。这条90岁的肺鱼,已经被成千上万的游客瞻仰过。

3、弹涂鱼:离水觅食

弹涂鱼虽然是鱼,但它能够长时间在陆地生活。

在离开水面之前,弹涂鱼会含下一口水,利用水中所含有的氧气来帮助自己呼吸,从而延长停留在陆地上的时间。打个比方,弹涂鱼在嘴中含上一口水,就像人类的潜水员会背上充满氧气的氧气罐一样。

弹涂鱼能够在退潮后,离开水面觅食。弹涂鱼的腹鳍部位有吸盘,在弹跳过程中吸附在地面上,保持自身稳定。它会一方面利用腹鳍支撑身体,另一方面利用胸鳍向前移动,从而在陆地上寻找食物,完成觅食行为。

鳍对于弹涂鱼来说,就像是在水中划船的船桨一样,能帮助它在泥土上完成行走、跳跃活动。

但从身体结构角度来说,弹涂鱼是真正的鱼,所以需要让全身保持湿润,避免陷入脱水的危险状态。当弹涂鱼觅食时,嘴里的海水会流出,弹涂鱼需要找到水源来补充。

因此,弹涂鱼大多在水源附近活动,不会离开太远距离。它们还会在周围湿润的泥土中挖个洞,径直挖到水线以下,从而在旱季还能有水供自己使用。弹涂鱼还会在洞内繁衍后代,利用洞内的水来养育小鱼,直到小鱼长大,能够到陆地上觅食。

尽管世界上不少鱼都是与水共生,但还有一部分鱼能够离水而活。无论是花溪鳉鱼、肺鱼,还是弹涂鱼,都能够离开水继续生存,甚至有的生存时间以月计算。

看到这些离开水的鱼,你是不是感觉世界真奇妙啊。其实大自然里奇妙的事情还有很多,赶快带上你的好奇心去发现它们吧!